“四德”的内容
四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公民四德教育
1.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青年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教育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鼓励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2.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教育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鼓励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3.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美德教育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教育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鼓励公民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4.个人品德教育
个人品德也是所谓的个人私德,一般指个人私生活中的行为及个人的品德表现、生活习惯和作风等。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四德”的关系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
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是事关重要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文化体系的进程,个人的修养特别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为一种系列关系,个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个人品德、修养、构建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内在的统一性,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的扩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个人品质的外化与扩大。
“四德”的要求
培养公民践行四德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公民具有自觉践行四德的社会责任感,一定要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加强对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信念和信心。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文化思潮,汲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坚持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实践学习,不断升华、超越自我,使学习与实践相互激荡、相互提升,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践行四德的素质和能力。